微信公众号

秘书处联系方式战略合作伙伴返回主站页面

行业资讯/ Midwifery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用生动语言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用生动语言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发布时间: 2020-05-18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言生动,受众就爱看、爱听,宣传宣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讲好脱贫攻坚故事,需要运用好语言的力量,为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依托。善用语言,一直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反贫困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优势。近一个世纪来,从“打土豪、分田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包产到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到“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朴实有力的标语口号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的风雨历程,团结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着党走、向着千年小康梦想奋勇进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语言的作用,深刻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并到贫困地区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无论是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还是实地走访调研时的即兴发言,总书记的话语都明白晓畅、一语道破,一语天然万古新,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如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点出了异地搬迁脱贫的关键所在;要求扶贫工作队一心扑在扶贫开发上时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用诗句般的话提出工作要求,情真意切;批评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时指出“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形象生动、一语中的,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遣词造句,生动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为我们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树立了光辉榜样、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能否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是评价语言效果的关键标准。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语言要有“魂”。语言立得住、有分量,必须要有“魂”,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把“为什么要做”“做了什么”讲清楚。讲好脱贫攻坚故事,首先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关于决胜脱贫攻坚、抓好问题整改、集中兵力打好深入贫困歼灭战等问题的重要论述,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让人民群众知道党和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定全社会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语言要有“根”。群众的话最有“泥土味”,最接地气、最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讲“大白话”“实在话”,感染力、说服力强,让人听了耳目一新、亲切自然。要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就是要跟群众“心连心”,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深入群众中汲取群众语言的丰富营养和智慧,用广大群众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把脱贫攻坚的“大道理”同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舒坦、听得亲切,产生认知共鸣和情感共振。要跟群众“实打实”,不回避困难和问题,不绕弯子,多讲事实、举实例、说数据,多讲能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实招,让脱贫攻坚故事更加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够“立得住、站得稳、攻不破”,赢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语言要有“趣”。语言生动有趣,才能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虽然讲的都是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但从不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愉快中茅塞顿开。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就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这种语言技巧,既要讲好真理,又要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把真理阐释得有声有色,让群众感受到“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要多读书特别是语言文学方面的书籍,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加强跨界阅读,拓宽知识面,增强用通俗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要善用打比方等修辞方法,多用有时代气息、有活力的语言,增强脱贫攻坚故事的趣味和感染力。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语言要有“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产生直抵人心的力量。纵览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重要讲话,虽然内容高屋建瓴,但从不居高临下,而是以真挚的情感拉近听众距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要对脱贫攻坚事业充满感情,把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当作职责和使命,在一线战场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记录下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过程。要对贫困地区群众充满感情,把困难群众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与困难群众、扶贫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了解困难群众生活疾苦,积累故事素材、寻找故事灵感。要对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充满感情,用笔和镜头对准脱贫攻坚中的火热场面、先进典型,为决胜脱贫攻坚鼓劲助威、摇旗呐喊。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激发贫困地区群众改变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三)

“文者,贯道之器也。”语言背后的思想,就是“道”,一切语言的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了传“道”服务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伟大实践,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用生动的语言讲清楚这些“道”,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将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转化为人民群众坚定“四个自信”的强大动力。

“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必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我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逐渐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解决贫困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以易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用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向世界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精彩的语言写就的精彩讲述。“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关于协会帮助中心会员服务联系方式
  • 扫描关注协会微信